为深入开展新时代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,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,近日高要区人民法院坚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两种方式相结合,在“审判台”与“讲台”之间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,取得良好成效。
“零距离”旁听庭审:最直观的法治教育
“在法庭现场,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以及法院工作的严谨,这种‘面对面’的法治教育,让人印象深刻。”高要区第一中学张同学说道。4月14日上午,高要区第一中学70余名师生走进高要法院旁听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。

“现在开庭!”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,该案在高要法院第二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,在庄严的国徽下,庭审现场格外肃穆。
在法官的主持下,法庭调查、证人出庭、法庭辩论等各环节紧密衔接、规范有序,原被告双方围绕争议焦点分别进行陈述、举证、质证及辩论,为在场的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庭审。

旁听席上的同学们凝神静听,认真观摩了庭审的每一个环节。整个庭审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,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,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,对法院工作和庭审活动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和认知,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严。
校园法治讲座:青春的第二课堂
4月14日下午,高要法院新桥法庭庭长游兴华走进高要区第一中学,紧紧围绕中学生《法律与生活》必选教材中的“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”内容进行专题法治讲座,该校近400名学生参加了活动。

“我们可以快乐旅游,赏祖国大好河山,这是因为我们享有什么权利?对,是人身自由权。”
“我们可以随时进出自己的家,并且可以禁止别人进入,这是因为我们享有什么权利?对,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家享有物权。”
……
游兴华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,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和具体条文,并结合贴近校园生活的真实案例和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、大战二郎神等经典故事情节,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,将枯燥的法条融入到生动的案例中,把“纸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”,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。

在讲座上,游兴华还围绕自甘风险行为、高空抛物行为等法治热点,与同学们进行探讨与交流,讲解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与后果等内容,引导学生明晰侵权责任和权利界限,让同学们体会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,从而提升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。
“这次的法治讲座内容丰富,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,特别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,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,相信法治的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生根、发芽。”高要区第一中学罗凤媚老师说。